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城市:创新的天堂


城市:创新的天堂
文峰
1993年,当位于Texas的超导超级对撞机项目被美国国会取消时,粒子物理学家Geoffey West心情沮丧。当他并没有做好退休的心理准备,他总喜欢把自己与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巨人相提并论,他认为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自己和他们一样探究的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物理学家最擅长理解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简单法则,但是,离开物流学界的自己如何才能找到用武之地呢?他把目标转向了城市。他又一种物理学家特有的直觉:现代城市理论就像是开普勒之前的物理学,混乱嘈杂的城市一定也遵循某种简单的规则。他决定来一场革新,将城市理论变成一门立足于事实和数据的严密科学。
他想起了瑞士生物学家Max Kleiber1932年发现的哺乳动物代谢率随体重的3/4次方变化的“克雷伯定律”:体型越大的动物,其代谢速度越慢。随后几十年,“克雷伯定律”被延伸到微观尺度的细菌和细胞的新陈代谢。甚至植物的生长也符合克雷伯的异速增长方程。
那么,我们认为自己建造的城市,其“新陈代谢”速度是否也会随着规模的增长而降低呢?于是,供职于圣达菲研究所的West和同样出身于科学家的Luis Bettencourt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搜集世界各地各个城市的数据,包括专利产生数量、加油站数量、下水管长度、犯罪人数、咖啡店数量、餐馆数量、街边路人步行速度、人均收入等几乎所有可以测量的各种数据。
他们发现,城市生活的能源和交通消耗,包括加油站的数量、汽油的销量、道路面积、电线的长度等也遵从克雷伯的异速增长方程。比如,加油站的数量随着城市人口的3/4方增长。
但是,West最有趣的发现来自那些不遵从“Kleiber定律”的数据。West及其团队发现大量的城市统计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指数法则:所有与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相关的数据,比如专利产生数、研发预算、超级多产的发明家数量等都遵从同一个指数法则。与“Kleiber定律”不同的是,跟创新有关的指数法则是正相关,而不是负相关。一个城市如果是另外一个城市规模的10倍,那么它的创新能力不只是另外一个城市的10倍,而是17倍。一个城市的规模如果是另外一个城市规模的50倍,那么它的创新能力就将会是另外一个城市的130倍。
West的数学模型表明认为创造的城市打破了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模式:城市越大,产生思想的能力越强,速度越快,人均产生的专利和发明数量也越多。这就是所谓的“超线性缩放”现象。
与之相应,美国都市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划分并提出了“第三空间”,即家里的居住空间(第一空间)和公司的办公空间(第二空间)之外的任何可互动交谈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第三空间”有18世纪英格兰的咖啡馆,这里孕育了启蒙运动时期难以计数的创新。包括电学、保险业以及民主制度,都是在咖啡馆产生的。大量现代主义思想诞生于法国巴黎的咖啡馆。个人电脑革命的火花则是1970年代在具有传奇色彩的Homebrew计算机俱乐部点燃的。
Oldenburg说,第三空间爱你的好处是将不同才能的人聚拢在一起,使得他们可以自由轻松地交流,尤其是在喝了一些咖啡或美酒的时候。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创新者尽力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建立多科学交叉的咖啡馆环境。弗洛伊德曾在维也纳自己的住处主持了著名的星期三夜沙龙,生理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讨论,正式这种讨论帮助形成了心理分析理论。促进创新的城市环境不仅包括咖啡馆,实际上,城市里的第三空间随处都有,且随时发生。
是什么让城市的创新总是那么有活力?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是一位城市活动家,她曾经走向街头,关注街坊里的人来人往,深入了解城市。城市有放学后嬉闹的小孩,窃窃私语的家庭主妇,以及吃完午餐匆匆往办公室赶的职业白领。在Jacobs看来这些非常重要。她称之为天然形成的接到芭蕾。城市并不是众多高楼大厦的集合地,而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不是天际线,而是一个舞台。不同层面和背景的城市居住者轻松地交谈,交互信息。尽管城市会遭受物质资源的不足,但人力资源的过剩,将会产生有价值的创新。城市就像一个不停搅动的搅拌器,不同人的思想在这里汇聚和混合。Jacobs为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叫“知识溢出”。大城市奇特的噪杂和无序有助于知识溢出最大化,因为城市迫使我们与不同社会距离的人接触,与朋友聚餐,也会在街上遇到我们不想遇到的人,回答一些我们甚至不想去回答的问题。大都会是这样一个地方,你可以不断地获得意想不到的、新奇的事物,知识在不断溢出。这就是为什么城市总是那么有活力。
城市里随处发生的随意交谈真的有价值吗?美国Brandeis大学的经济学家Adam Jaffe通过分析专利申请的引用情况发现,创新很大程度上市一件地域性非常明显的事情。来自同一城市地区的引用是非同一地区的10倍,这意味着创新者很容易受到本地其他创新者的启发,即使两者从事的是毫不相关的研究。这种逻辑不仅适用于专利的产生领域,在音乐、戏剧等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城市的重要作用是分享,在哪里并不重要,可以是街头、酒吧、咖啡吧,也可以是俱乐部和沙龙。在拥挤的空间里人与人相互摩擦,擦出创新的火花。
20世纪末网络热潮兴起,越来越便宜的带宽以及即时聊天和视频聊天工具的出现是否会使城市变得过气?事实恰恰相反。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哈佛大学经济学家Edward Glaeser发现互联网促使更多人进入而不是离开城市。在现在生活中,聪明和有创造力变得更加重要,城市就是创新的天堂。
南方周末2012年12月27日T1版,创新驱动未来。

没有评论: